群眾集資產業在台發展 10 週年
2021 年,台灣群眾集資產業 10 歲了;由贊助者贊助金錢支持、提案者履行回饋方案的「回饋型」集資計畫,自 2011 年至今,仍是台灣人最為熟悉的群眾集資提案樣態。在這 10 年間,群眾集資產業已經為台灣創造:
-
超過 5,000 件
成功達到目標金額的集資計畫 -
累計超過 330 萬 贊助人次
集資總金額超過 90 億 台幣 -
集資領域橫跨
科技、設計、出版、影視、遊戲、公益等 -
更有超過 200 件
集資計畫創下破千萬台幣佳績 -
不只是新創團隊募集資金
群眾集資也成為知名品牌的新品發表管道
台灣群眾集資產業地圖
全台灣也已經有上百個空間據點,與群眾集資產業有所關聯—— 透過群眾集資,有非營利組織募集長期營運經費,有實體店面募集救急資金, 更有推展議題、傳承台灣文化的空間,是在贊助者的參與之下共建而成。
來找找看有沒有你知道的地方!
群眾集資能連動影響的議題多元而包容,也讓你我能輕鬆跨越地域限制、在網路上找到頻率相近的集資提案,以行動贊助支持。走訪這些據點,你會更深刻感受到群眾參與成就這些集資計畫的意義——也許是瀕臨消失的文化工藝,也許是失家受助的流浪者,抑或是身在台灣希望世世代代都別遺忘的事。
群眾集資能孕育的新鮮事物也精彩可期,對產品開發者而言,群眾集資可以是產品邁入市場的第一段路,贊助者就是產品的首批使用者;若集資結束出貨後品質無虞、使用好評熱烈,更有助於品牌與熱門通路合作,拓展產品展售據點。
2021 台灣群眾集資產業亮點
回顧 2021 年,我們想和你分享⋯⋯
01. 年度市場成績創下歷年新高
在這一年裡,台灣群眾集資市場計有超過 1,600 件集資計畫成功達標,加總贊助人次 (超過 115 萬) 與累積金額 (33 億台幣),均為歷年新高紀錄。
02. 這些名人也來群眾集資
創下佳績的群眾集資提案者不乏知名公眾人物,包括唐綺陽、敏迪選讀、理科太太、博恩、馬克信箱等,既有社群聲量在集資期間發揮行銷優勢。
03. 本土疫情升溫帶動產品趨勢
2020 年 COVID-19 疫情向全球擴散,2021 年台灣本土進入三級警戒,民眾待在家中時間變長,聚焦於居家需求的餐廚用具、影音娛樂及清潔家電等,仍是群眾集資平台上常見提案品項,更首度出現「蔬果箱配送」型態的短期集資;隨著自我健康意識提升,具有血氧偵測功能的智慧手錶、補充營養的保健食品、隨手可用的按摩輔助工具等,也成為疫情下的集資切入點;儘管無法舉辦產品體驗會,仍有大量贊助人潮。
04. 平台整合資源齊送暖
除了上述自用需求產品,群眾集資平台也在疫情警戒期間成為資源整合中心,號召集資為醫護人員送餐、訂購商品支持無法營業的實體店面等,體現群眾參與的互助力量。
05. 出版集資聲勢漲
2021 年同時是出版集資氣勢如虹的一年,其一為富含在地特色的原創讀物,融合 108 課綱核心素養的繪本題材,相較於直接進到一般書店通路,創作團隊先發起集資更易受到關注;其二則是日曆 / 桌曆 / 手帳等具記事時效的紙本出版品,在 9 月~12 月間可見百花齊放的提案盛況;北師美術館、朱銘美術館也在這一年首度使用群眾集資平台提案,出版畫冊與桌遊,為展館行銷再添新意。
2021 台灣群眾集資市場排名
台灣三大主力集資平台
2021 年 4 月,群眾集資平台「挖貝
WaBay」正式上線,台灣群眾集資產業迎向三強鼎立時代;集資平台之間未必僅為對立競爭關係,也有機會因著平台定位與資源配置的再整合,成為互相砥礪、促進產業變革的存在。
綜觀海外群眾集資產業態勢,經營規模最具優勢的平台龍頭 (歐美 Kickstarter、日本 Makuake 與韓國 Wadiz)
清晰可見;然而,平台會員數與成功案量的擴張,並不必然與孕育在地原創專案的市場發展劃上等號——提案品質與數量的取捨平衡,往往會體現出各個平台重視的價值為何。
隨著國情發展條件不同,台灣的群眾集資平台如何為更多台灣團隊提供更健全的舞台?台灣群眾集資產業步入下一個 10 年,新時代的課題已在眼前。
2022 年度展望
疫情變化多端的年頭,藝術可以是安定心靈的力量。在 2021
年內,台灣有 8
部曾發起群眾集資的電影正式上映
(《男人與他的海》、《回眸》、《魔法阿媽》4K
修復版、《地球迷航》、《老鷹之手》、《聽見臺灣》、《綠色牢籠》、《阿查依蘭的呼喚》),是歷年集資電影上映數量之最;當「先集資、再發行」的群眾參與模式趨於常態,不僅有助於電影製作團隊提前打穩票房口碑基礎、降低經費來源的不確定性,別出心裁的集資回饋品亦能融合電影議題,讓創作者想說的故事更完整、更深植人心。
同樣在 2021 年,台灣《金曲獎》入圍名單裡,已連續 6 年可以看到由群眾集資參與發行的唱片 (詳見此表)。2021 年集資成功的拍謝少年《歹勢好勢》,更以 2,822
人贊助、總金額約 311 萬台幣的佳績,躍為台灣歷年破百件成功達標的唱片集資計畫裡,最多人贊助、集資金額也最高的一件。
隨著實例累積與紀錄刷新,期許 2022 年將有更多獨立藝文創作者受惠於群眾參與,以群眾集資作為主要的資金籌募與宣傳管道,而不再將其視為企業贊助或政府補助之外的次要選項。
此外,儘管台灣歷年來「破萬人贊助」的集資計畫以生活消費產品為大宗,群眾集資產業回應時事、集結公民意志的動員力仍不容小覷,例如 2014 年《割闌尾計畫》獲 11,523
人贊助、2016 年《全民挺同婚》獲 7,318 人贊助、2018 年柯文哲《teamKP》競選集資獲 24,338 人贊助、2020 年《Taiwan Can
Help》登報集資獲 26,980 人贊助等。
因應 2022 年 2 月烏俄戰爭爆發,台灣外交部首度委由民間單位發起群眾集資賑濟烏克蘭;再加上台灣九合一大選(地方公職人員選舉)預計於 2022
年底登場,預估在 2022
年內,攸關國際情勢、公民參與之集資計畫,可望為台灣群眾集資產業再添新紀錄。